最时光

韩松落《卓别林:寂静之光》

唐纳 回帖奖励 楼主 2012-7-10 17:12 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宋砚程 于 2013-7-1 06:14 编辑


6cf0492712220d51e19e3d.jpg












      第84届奥斯卡,最终成为一次向电影致敬的盛会。获得最佳影片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导演、最佳原创配乐、最佳服装设计的,是电影《艺术家》(《The Artist》),这部电影刻意仿照1920年代黑白默片的形式,讲述默片明星命运。

  影片上映,引起一片怀旧之情,也让人们开始思索,电影到底是什么,默片之美之魅在哪里,已经进展到3D时代的电影,究竟有哪些得有哪些失,声画日趋纷繁的同时,是不是也让我们丢失了一些东西。

  不论是怀旧,还是回顾,抑或反思,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:查尔斯·卓别林。这位默片时代的巨星,奠定了一种默片的话语方式,塑造了一种不会被错认的形象,最终成为上个世纪的人类记忆。当我们想起电影的黑白时代、沉默时代,想起上个世纪上半段的淡然和张皇,滑稽和悲愁,总会想起他。
  

      [狄更斯式成长]

  上个世纪的特征之一,是时代迅速进展,以至于让很多人的一生有穿越错乱之感:一只脚还在简·爱的悲苦中,一只脚却已经踩进了可可·香奈儿的香氛。卓别林的一生也是如此,他的青少年时代,几乎是狄更斯小说式的,笼罩着伦敦的旧日雾霭。

  1992年,由小罗伯特·唐尼主演的电影,展现了卓别林的狄更斯式的人生:1889年4月16日,他出生于一个艺人家庭,母亲支撑这个家庭,养活他和同母异父的哥哥西德尼·卓别林,但这位母亲的经济状况和精神状况一样不稳定,五岁时,他就曾代替担任临时演员的母亲登台,此后,他和哥哥几度分离,并在童年几番进出少年感化院和孤儿学校。

  母亲在精神病院去世后,他的履历表越来越丰富——这可以解释他在日后为什么专注于扮演小人物,并对各种角色都得心应手:他做过各种小工,从报童到吹玻璃的工人。
  艰难生活的副作用是,此后多年,他憎恨圣诞节,另一个副作用,是他始终劝告自己的子孙,不要从事文艺工作,尽管他们从不肯听他的。

  1903年,西德尼·卓别林介绍查尔斯·卓别林进入一家英国剧团,九年后,他在纽约42街的美国音乐厅的演出,使他被电影导演麦克·塞纳特注意到,这位导演看出他身上的表演天赋,决心日后创办自己的电影公司,并雇佣卓别林。

  1914年,麦克·塞纳特在好莱坞创办了Keystone(基石)电影制片公司,与卓别林签下演员合约,周薪150美元。1914年,卓别林首次出演了电影,这部电影叫《谋生之路》。此后十年,他逐渐成为全世界知名的喜剧演员。
  他在美国的走红,使他可以在1920年把母亲接到美国颐养天年,到美国八年之后,这个来自狄更斯时代的女人,在美国去世。

  [卓别林式惊奇]

  1914年,在塞纳特的公司,卓别林拍摄了喜剧片《威尼斯小孩赛车记》,这是他为这家公司拍摄的第三部电影。正是在这部电影里,他开始以那个经典形象出现:小胡须、细手杖、大号裤子及皮鞋,以及垮垮的晚礼服,这个形象,暗示了“在儿童天真想象中的威严成人形象”。

  卓别林的绿野黄砖路,从这里渐渐变得明晰,他随后为艾森那电影公司、共同影片公司拍摄了12部电影,片酬随着他影响力的扩大一路涨上去,到1917年,和第一国家电影公司签约的时候,他的片酬已经达到100万美元。

  多年动荡,使得卓别林对掌控自己命运的渴望极为强烈。100万身价标杆确立后,他立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摄影棚,开始掌控自己的电影制作,从编剧、导演、主演到作曲,都由他决定,而第一国家电影公司,也给了他充分的自由。1919年,他和导演大卫·格里菲斯、大明星玛丽·壁克馥、道格拉斯·范朋克组建了联美公司。

  此后四十年,他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力,他关注底层生活,他说尽小人物的悲喜,平民街区的景象和日常生活,时常出现在他的电影里,他对肢体的控制,他为“幽默”赋予深厚的生活内容和真实情感,这一切,让他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师,让他的电影成为横跨默片和有声片时代的惊奇。

  [海克特式起伏]

  人总有起伏动荡,没人能够例外,对于那些身处时代风头浪尖的人,动荡常常来得格外猛烈。卓别林一生经历过两次动荡,一次因为电影,另一次还是因为电影。

  1927年,光电管被发明出来,同年,第一部有声片《爵士歌手》问世了,默片的时代即将结束。卓别林意识到了危机,但他认为默片才是电影正宗,声音只会干扰人们欣赏电影,于是站出来反对角色开口讲话——类似的一幕也同样出现在电影《艺术家》里。但有声时代是无法抗拒的,1931年,卓别林在《城市之光》中,也采用了音效与音乐。

  保罗·奥斯特在小说《幻影书》中,写了一个默片时代大明星海克特的一生,他经历了默片的消亡,“电影现在会说话了,默片里那种闪烁不定的无声表演已成为过去……它们不过才消失了几年时间,但感觉上却已经成了史前的玩意,就像那些人类穴居时代曾在地球上四处漫游的古老生物”。一转眼,卓别林就已两世为人。

  另一次动荡,还是因为电影。

  卓别林的电影受到欢迎,与他“永远站在蛋的这一边”分不开,他同情工人,憎恨资本家。而在战后日益严苛的政治气氛中,他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倾向,无疑让当局如鲠在喉。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代,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第一任局长埃德加·胡佛,一直把卓别林列为调查对象,手法不外“政治活动”和“生活作风”两项。《大独裁者》公映后,卓别林曾因其政治立场受到“北美活动调查委员会”的指控,女演员琼·柏莉和卓别林的一场亲子鉴定官司,被联邦调查局用到尽,严重地打击了卓别林的声誉和影响力。

  1952年9月17日,卓别林回伦敦参加自己的电影《舞台生涯》的首映式,胡佛当即与美国移民归化局联手,取消了卓别林的入境许可(他一直保留英籍)。他乘的船还在海上,收音机里播出了美国司法部取消他入境许可的声明。

  卓别林从此长留欧洲,定居瑞士。陪在他身侧的,是剧作家尤金·奥尼尔的女儿乌娜·奥尼尔。

  1972年,卓别林重返好莱坞,接受奥斯卡特别荣誉奖,现场观众起立鼓掌,长达五分钟。

  1977年圣诞,卓别林去世。

  他最后一部电影,是拍摄于1967年的《香港女伯爵》(《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》),马龙·白兰度和索菲亚·罗兰主演。这是他最后一部影片,也是他拍摄的唯一一部彩色有声片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女子。 发表于 2012-7-11 01:38
无人超越的艺术大师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阿肆。 发表于 2012-7-11 01:43
大一的英语课 我们老师每次都会放一段卓别林的影片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涣涣西° 发表于 2012-7-11 01:44
小时候看过他的,表演的好搞笑,一开始我以为是玩偶的[s:123]。好伟大的人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苏轻葵 发表于 2012-7-11 03:12
哎  你跟我一个样 为板块活跃而奋斗啊
所有的深爱都是秘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、泊安 发表于 2012-7-11 05:21
卓别林 无法超越
女人总是要安全感,可女人什么时候能给男人安稳感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leaona 发表于 2012-7-11 08:03
向大师致敬~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唐纳 发表于 2012-7-11 09:33
回复 2# 女子。


    我最喜欢看他的默片,特别幽默风趣。小时候不知道他叫什么,长大后才知道他是卓别林。
等谁已经不重要了-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唐纳 发表于 2012-7-11 09:34
回复 3# 顾司凉。


    我是九岁、十岁那时候看的他,那阵子特别迷恋他的默片,肢体语言超棒!
等谁已经不重要了-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唐纳 发表于 2012-7-11 09:35
回复 4# 。四夕


    向大师致敬!!!!
等谁已经不重要了-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34下一页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热门文章
编辑推荐
从你的全世界路过
光。 18条评论
不语
苏轻葵 9条评论
匆匆而去
心中的日月。 8条评论

最时光陪你度过的第 天。

© 2011-2022 最时光,用所有的时光与你前行。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